以廚餘養豬成本較低,但廚餘來源複雜與處理不便,可能重演口蹄疫噩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走私肉品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反應,農委會9月1日起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還得花費5億元補助廚餘養豬戶。是否該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再度浮上檯面。
以廚餘養豬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較低,所以許多養豬戶偏好以廚餘餵豬,並宣稱依此可產生較好的肉質。然而,廚餘來源複雜與處理不便,容易產生諸多弊病。
衛生堪慮: 廚餘非一般食物,不乏過期及腐敗食物,並混雜塑膠袋等容器,因而帶有黃麴毒素、黴菌或重金屬等病菌,即使高溫蒸煮也無法殺死這些細菌或病毒,餵食豬隻後,人類再食用豬肉,亦將威脅人體健康。
成為傳播非洲豬瘟等傳染病的溫床:廚餘還可能散布傳染病,根據國外的研究,有些口蹄疫案例,就是來自於走私肉品或是帶病毒的食物透過廚餘傳播。
倫理問題:我國廚餘含有不少的豬肉,用來餵食豬隻,造成同類相食的倫理問題。
管理困難:多數先進國家已禁用廚餘養豬,我國堅持不禁止則須負擔高額的管理成本。為了降低風險,政府要求廚餘須經高溫蒸煮,即中心溫度90°C以上、持續攪拌1小時以上。環保署還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廚餘破碎脫水等處理設備,經費高達4億5,000萬元。農委會表示,至4月底有694場取得環保機關廚餘再利用檢核資格,有蒸煮設備不代表業者會嚴格遵守費時且費事的蒸煮程序,更何況還有部分沒有設備的養豬戶,徒增大量的稽查成本。
許多支持廚餘養豬的主張,就是認為其有助於去化廚餘。賴清德副總統於2018年任職行政院長時就指出: 「若貿然禁止廚餘養豬,廚餘去化馬上變成問題,各縣市焚化爐、掩埋場是否有能力處理這些廚餘?」還批評禁用廚餘餵豬的雲林縣:「地方政府做地方政府的,中央政府沒有辦法指揮全台灣,各縣市政府來共同防疫的話,我相信我們會事倍功半。」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廚餘生質化愈來愈容易,例如: 新竹市去年5月啟用的「高效廚餘處理廠」,以科技化高效微生物處理家戶廚餘,發酵時間由三個月縮短至一日,每日廚餘處理量12公噸,每月產出有機介質約48公噸,處理後成為高經濟價值的培養土;楊秋忠院士研發的酵素取代微生物的堆肥技術,處理時間更縮短至三個小時,已成為近日熱門討論話題。
新竹市廚餘處理廠投入經費僅2,835萬元,環保署補助蒸煮設備的4.5億元,可買16套設備,加上這次農委會補助給養豬戶的5億元飼料費,足以在全台建構高效廚餘處理廠。
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過了20年才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獲得口蹄疫「打疫苗非疫區」官方證書,疫情前台灣曾為豬肉出口第二大國,20年來出口受挫,損失高達1700億元。
非洲豬瘟比口蹄疫更可怕,且沒有疫苗可預防,倘在台灣擴散,衝擊更勝口蹄疫。因此,早在2018年爆發第一波非洲豬瘟危機,在野黨、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當時就呼籲政府全面禁止以廚餘養豬,以防堵疫情,然農委會為討好廚餘養豬戶不願意處理,還大量補助採購蒸煮設備。如今疫情再起,被迫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還得花費5億元補助廚餘養豬戶。
政府應以最高標準防堵非洲豬瘟,嚴禁廚餘養豬勢在必行,若重演口蹄疫噩夢,台灣養豬產業將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