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1519
畫評文選
「道之畫」概念之形成及歷程
畫評人:吳世聰
畫的第一夜: 甲子年(1984)春
以墨、單光紙筆當作材料,是紙箱撕下的紙板畫出單一的一筆畫(如獨木舟、動物--->山水),豁然開啟作畫的心門,竟然至才驚覺自己也會(能夠!!)畫畫 。
國畫黑墨畫的啟始:
利用宣紙及顏料為材料,筆是以紙板為主,毛筆為副。沒有加水的原汁黑墨,用刮出細紋的技法來表現淡墨色彩。那時不知別人是如何畫國畫,如此經過三年光景。
國畫的水墨畫:
開始在墨中加水,用紙板及衛生紙吸水墨作畫。
圖畫紙及印刷紙的應用畫:
偶然間在研究室內修補水槽,因為水泥太濕用影印紙覆蓋在上面吸水,被水泥在紙上移動的紋路所迷住,開始走入印板畫的另一個領域。最先開始的時候以單色的石紋畫為代表,之後再加上紅色為主。
米羅期及動態期:
以一筆畫快速架構各種圖案,再塗上格內的顏料,這一段繪畫期的時間很短。動態期是在紙上以各種顏料做曲線的任意塗抹。
不吸水紙的應用畫:
1.有為畫:
以花、鳥、樹、山水為主,並同時發現甩點畫法的多樣性變化。
2.無為中添加有為畫(無為畫的萌發):
以不吸水紙加上顏料,經噴水後做各種動向的移動,使顏料做任意漂流後,再以筆添加樹、亭、屋...等等,最早期的畫作以單色為主,後期則提高畫作中色彩的變化。
3.無為畫:
研究道德經後兩年,在1993年臘月發現無為的新方向,以不構思畫為主,創立「道之畫」之無為畫的思想系統,發現畫可以與「道」之間互相結合,在橫向表現的畫作中不加種樹及做任何佈景,先後有曲、直、自在呈現及對稱畫的出現。道之畫中顯現出多時空重疊的千變萬化、宏觀與微觀的融合及共同呈現於一幅作品中、精神與物質面的鏈結與貫穿,進而達到無為習養道的門路,以遊於自然及遊於道之鑰匙進而開啟智慧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