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裡來就該回到土裡去。」畢生研究土壤與微生物學的中研院院士楊秋忠,要用酵素庫顛覆有機廢棄物處理行業。
走過垃圾處理場或畜牧業場所,不可避免的一定是處理過程難聞的氣味。更別提處理有機廢棄物所需耗費的大量資源,且最終不見得能夠產生再利用的價值。
「從土裡來就該回到土裡去。」畢生研究土壤與微生物學的中研院院士楊秋忠,秉持著如此被當作笑話的循環信念,在大學實驗裡默默地研發可處理有機廢棄物的酵素庫。
從務農家庭出身的楊院士,操著和外省老兵恩師所指導的英文,誤打誤撞申請了東西文化中心獎學金,從植物微生物領域轉進研究土壤,用4年就取得了夏威夷大學的碩、博士學位。在博士後期間經過母校中興大學延攬回國,在大學裡帶領莘莘學子從事微生物與酵素研究,累積的畢生功夫讓他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也培育了兩個博士兒在學術領域耕耘。看似畢生順遂,本該在知天命之年快樂退休的他,卻因在退休前執行科技部價創計畫,創立了地天泰農業生技,意外轉折變成了一位創業家。
微生物可以處理有機廢棄物,但因應人類工商社會所產生的大量有機廢棄物卻因為量體與成本的因素,往往直接焚化處理;焚化所產生的空氣汙染需要處理,有機廢棄物的資源也因焚化混合而難以直接應用,楊秋忠「從土裡來就該回到土裡去。」的信念受到許多人的訕笑與挑戰,卻也激發他的鬥志,研究不同微生物所產生的酵素可對數十種有機廢棄物產生的作用,配合如絞碎廢料、加入定量木屑或其他混合物攪拌的對應處理工序,最快可以在數小時內處理以噸計的民生或事業有機廢棄物,成品可作為肥料或其他應用使用。
楊秋忠院士在知天命之年所開展的創業副本,也影響了自己的孩子,本身也攻讀職務育種合遺傳的楊禮亘也加入了爸爸的創業,成為如今地天泰在市場合作商業開發的最前線。「農業生物技術需要有更多商業人才投入,只會做研究、做實驗,沒有將它帶到市場裡、應用在土地上,才是真浪費。」研發出有機質肥料「大勇肥」紀念恩師的農村孩子楊秋忠,搓著一雙閒暇時都在田間且帶有土壤與植物氣味的雙手,靦腆地說著。